地下防水工程 ——防水混凝土結構監理要點
防水混凝土工程監理旁站要點有哪些?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以供參考。
1、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混凝土墊層→立一側模板→綁扎鋼筋→封另一側模板→澆筑混凝土→養護→拆模。
2、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的事前監理
(1)審核承建商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技術方案。
(2)根據地下水是否含有侵蝕性介質,審查選用的水泥品種是否合適;外加劑的品種、摻量應由試驗確定;防水混凝土配合比、抗滲標號要經試配檢測并達到設計要求;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各項指標須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3)地下水位應降至防水工程底部低標高下,基坑內不得有水。
(4)混凝土的供應須滿足底板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
3、防水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理
(1)復查防水混凝土工程的定位放線軸線和標高,使其符合設計要求。底板、壁板的模板工程、鋼筋工程的監理,參照主體工程的有關部分。
(2)穿墻管件、預埋管件的數量、埋設位置及標高須符合設計要求;不得漏放或施工后再鑿眼打洞:預埋管件應清除鐵銹和焊渣,埋件應焊止水環并固定牢固;單管預埋和穿墻套管均需加焊止水環并要滿焊,預埋管要與縱橫鋼筋焊牢。驗收合格后,辦理隱蔽驗收簽證。
(3)孔洞周邊應按規范要求設置加強鋼筋;應采取措施,防止孔洞下邊混凝土澆筑不密實,如在側邊開口、留洞,以確保澆筑密實。
(4)電線管應確保管內不進水并嚴禁在振搗時將電線管、開關盒等理件位置擠偏。
(5)底板應連續澆筑,不得留施工縫。壁板的水平施工縫,應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部位設置:施工縫應按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進行處理,即在澆筑混凝土前清除浮渣、鑿毛,沖洗干凈保持濕潤,先鋪同標號的水泥砂漿,再澆筑混凝土。
(6)后澆帶的處理;后澆帶兩側的模板一定要制作安裝好,確保先澆的混凝土在后澆帶兩側澆筑密實;后澆與先澆的混凝土時間間隔須符合設計要求并不少于42天;根據設計要求用微膨脹混凝土澆筑后澆帶,其強度等級不得低于先澆的混凝土,且需先試配,強度合格后才允許使用該配合比;澆筑后澆帶時,必須按施工縫的方法處理,養護期不少于28天。
(7)防水混凝土的抗滲標號和強度等級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防水混凝土澆水養護不得少于14晝夜;對防水混凝土的強度有懷疑時,可進行非破損檢測。
(8)防水混凝土結構粉刷前和填土前,須檢查防水混凝土的外觀質量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否則應進行缺陷修整。驗收合格后,辦理隱蔽工程驗收簽證。瀝青膠結材料防水層的質量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驗收合格后,辦理隱蔽工程驗收簽證。